【第1句】:隨其所行業,如是果報生,作者無所有,諸佛之所說。如機關木人,能出種種聲,彼無我非我,業性亦如是。《華嚴經》卷十三,菩薩問明品
【第2句】:總會覺得可惜,是因為事情做完之后你發現自己還留有余力。但是再美好的事,過去了你也沒辦法將它扳回。放棄不去想,把時間留給下一個機會。別擔心,不要猶豫,更不能后退。不是說華麗的跌倒勝過無謂的徘徊嗎,我們每一個選擇都會為之付出代價,想要證明自己是正確的,只有走下去。
【第3句】:從現在看過去,會看見無知;從寬容看是非,會看見解脫;從接受看命運,會看見踏實;從平凡看生活,會看見快樂;從檢討看內心,會看見成長;從隨緣看事物,會看見自在;從善念看他人,會看見慈悲;從樂觀看未來,會看見希望;從反省看自己,會看見轉機;從知足看人生,會看見珍惜。
【第4句】:【禪語人生】一生成就或者剎那成就,不能只看字面意思。如果只是很著急成就,根本沒有平靜自己的心,怎么可能有辦法成就?成就需要的就是平靜的心。我們都在追求著某一成就,想用簡單的辦法,最快的速度得到成就的果位,但是有時候像這樣很急迫的情緒反而造成內心的困惑,走入走火入魔的危險。
【第5句】:【禪心佛語】人生幾十秋,何憂風雨稠。錯落的風景里穿行著生命之舟,匆匆而至又匆匆調頭,看似來來去去的奔走,或擦肩而過、或點頭牽手、或停下來暫作守候。誰也不能一直持太多的擁有,無數次的豁達及看透,安慰著自己的失落和疏漏。曾經的付出和感受,得到過,放開過,從善如流,享受過程就足夠。
【第6句】:【禪心佛語】靜坐常思己過,閑談莫論人非;能受苦乃為志士,肯吃虧不是癡人;敬君子方顯有德,怕小人不算無能;退一步天高地闊,讓三分心平氣和;欲進步需思退步,若著手先慮放手;如得意不宜重往,凡做事應有余步;持黃金不足為貴,知安樂方值千金;事臨頭三思為妙,怒上心忍讓最高。
【第7句】:【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】那些被煩惱所糾纏的生活,并不是生活的真面目。生活的禪法,不是與那些不著調、不靠譜的煩惱糾結不清,更不是自作多情地尋找煩惱,而是需要看守好自己溫潤的心地,遠離那些緊繃著臉的糾結和困惑。鼓勵自己,在煩惱里積極突圍。
【第8句】:【禪心佛語】菩薩畏因,眾生畏果;因果報應不是權勢所能左右,鬼神也無法操縱,上天更無法控制,它支配了宇宙人生的一切。因果不是宗教教化的戒條,是人人心中的一把萬能尺,度量著自己一生的命運,也刻畫著人世間善惡的長短,更為自己量身打造一個未來的自我。切記。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。善惡若不報乾坤必有私。
【第9句】:【一心向佛的禪語】一天的好心情靠隨和,一生的幸福靠隨緣。心靈有家,生命才有路。只有學會和自己獨處,心靈才會潔凈,心智才會成熟,心胸才會寬廣。獨處,是一種靜美,也是一種修煉。能夠在獨處時安然自得,才會在喧囂時淡然自若。隨緣是一種洞徹萬法的智慧,而不是一種消極逃避的心態。
【第10句】:【禪語人生】想讓下一代人不發生任何變化是不可能的,只有理解這些發展變化,才能占據歷史的主動性,才能取得教育或影響下一代的主動權,也才能贏得下一代人的信賴和尊敬。同時年輕人也只有把前人的一切好東西繼承下來,才有資格談發展和創造。
【第11句】:【佛心禪語】有些人認為,能夠做一個好人足矣。你處于暫時的安樂一一增上生,并不意味著你已達到了究竟的解脫一一決定善。增上生只是為最終達到決定善的一種暫時的方便條件,而不是終究目標。比如,電梯只是運送我們回家的方便工具而已,沒有人會將它當成自己的家,同樣的,增上生就像電梯,決定善猶如家園。
【第12句】:【靜心禪語】不要拿著別人的地圖,尋找自己的路。每個人,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。你站在橋上看風景時,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。不必艷羨他人,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。你該學會相信自己,再學會欣賞自己,試著把自己最亮麗的一面找出來,并呈現在陽光下。生命是自己的,除了必要的擔當,更該為自己活著。
【第13句】:有些學佛人,表面上念佛認真、吃素嚴格、打坐精進,然而生活中,對家人缺乏關愛,不能做到家庭與睦,對金剛師兄缺乏包容,不能做到金剛師兄之間的團結。與家人不與睦,表明失去了做人的基礎,與金剛師兄不團結,表明失去了修行的根本。既然沒有做人的基礎與修行的根本,那么學佛又有什么成就的希望呢?
【第14句】:有人喜靜,將心靈托付給明月靜水;有人喜鬧,將心靈放逐至清風海浪;有人情深,將一生都沉浸在情愛里,為不能掌控的聚散,做著疲憊的心傷;有人情淺,游走在紅塵的風景里,永遠都那么風輕云淡。
【第15句】:【心靈禪語】佛,不是一尊偶像,而是人生修行的碩果。不一定要焚香叩拜,佛在心中,而不在身外。佛是過來人,人是未來佛。佛之所以為佛,皆因他看透了常人看不透的局,做了常人做不到的事。人之所以是人,皆因七情六欲纏身,看不透,也走不出來。佛有大小,人分三六九等。若心能頓悟,學會滿足,你我皆可成佛。
【第16句】:禪師見盲人打燈籠,不解,詢問緣由。盲人:聽說天黑以后,世人跟我一樣什么都看不見,所以才點燈為他們照亮道路。禪師:原來你是為了眾人才點燈,很有善心。盲人:其實我是為自己點燈,因為點了燈,黑夜里別人才看見我,不會撞到我。禪師大悟:為別人就是為自己。
【第17句】:【禪心佛語】如果你看到境界在內心中起伏,而不去執著其過程,放下苦與樂,那精神上的再生將會漸漸縮短。放下吧。就算你陷入地獄的狀態也不會不安,因為你了解它們的理常。透過正確的修行,讓你的舊業自然地殆盡。了解事物是如何生起與逝去的,你就可以只保持覺醒:而讓它們隨其自然。
【第18句】:人類很多時候為了自己的需求與利益輕易地傷害無辜的生命,就連娛樂時都在捉弄生命。然而對自己的身體卻非常珍愛,哪怕只是被蚊子咬都會發怒并將其打死,難道僅僅因為我們是人類就有權利這樣做嗎?還是因為“我”的存在,就可以傷害一切生命,而其他生命都不可以傷害我呢?
【第19句】:【佛心禪語】供養諸佛菩薩最好的香不是物質之香,而是精神之香。燒吝慳,供布施之香;燒貪欲,供凈戒之香;燒嗔恚,供忍辱之香;燒懈怠,供精進之香;燒散亂,供禪定之香;燒愚昧,供智慧之香。
【第20句】:【禪心佛語】但請千萬牢記,念頭只是諸多因素與短暫機緣和合的歷程。無論念頭好壞,都沒有具體的存在。只要一個念頭生起,你了知它的空性,它就無力產生第二念,“迷妄之鏈”將在當下停住。
【第21句】:掬一絲暖意,璀璨靈魂,草木閑情,摘花泡茶,四季如詩,聽風吟唱,執一枝素筆,繡一段靈魂深處的遇見,持一顆禪心,以一種別有的姿態行走于喧囂的塵世,在荷的溫婉中靜默,在花的聲音里清喜。
【第22句】:慢慢的才懂得:人生在世,總是有些空城舊事,年華未央;總是有些季節,一季花涼,滿地憂傷。許多事,看開了,便會峰回路轉;許多夢,看淡了,便會云開霧散。學會思索,學會珍藏,微笑領悟,默默堅強。
【第23句】:【佛心禪語】這位學僧聽了楞了一下,覺得這位禪師的話很有禪機。所以心念一轉,又恢復了恭敬的心,并問禪師說:“請教禪師,我到底應該如何自處?”
【第24句】:【經典禪語】這世上沒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頭,沒有什么錯誤不可以改正。學會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塑造他人高尚的人格,當我們用賊眼看人時,人人都是賊。當我們用佛眼看人時,人人都是佛。人世間最大的美德是寬容。
【第25句】:【禪心佛語】身處順境必須格外謹慎,否則容易樂極生悲。人生得意的時候容易忘形,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,于是惡念和惡行就會趁隙而入。身處逆境必須格外忍耐,否則容易早早夭折。人生失意的時候容易失態,一失態就不知道自己的未來,于是消極和絕望就會趁隙而入。笑看人生潮起潮落,守住自己的心。
【第26句】:【文案基地---醒世歌】是是非非何日了,煩煩惱惱幾時休。明明白白一條路,萬萬千千不肯修。為人不可不回頭,名利英雄有日休。千種情懷千種恨,一分榮辱一分憂。紅塵大廈千年計,白骨荒郊一土丘。開口對人閑借問,為誰不了為誰愁。衣食無虧便好休,人生世上一蜉蝣。石崇不享千年富,韓信空成十大謀。
【第27句】:“美酒千杯逢知己,清茶一盞也醉人。”清淺的苦,裊裊的香,看似輕盈的薄,實則是內斂的厚。從舌間到兩側,再到舌根,那澀中的清香總會讓人想起那似淡似濃的往事。茶是被悄悄收藏的記憶,一杯沸水,樸實無華卻總是那樣令人回味無窮。
【第28句】:我們總是把世間的空與有分開,因此產生種種的矛盾、沖突、差別,但是物我是一體的,外相的山河大地就是內在的山河大地,大千世界就是心內的世界,物與我之間已沒有分別,已完全調合了。這就好比一棵樹,同樣接受空氣、陽光、水分,每一片樹葉卻有不同的生機,但彼此又能無礙地共存于同一株樹上。
【第29句】:世界很大、風景很美、人生很短,不要蜷縮在一小塊陰影里。別人想什么,我們控制不了;別人做什么,我們也強求不了。唯一可以做的,就是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事,走自己的路,按自己的原則,好好生活。即使有人虧待了你,時間也不會虧待你,人生更加不會虧待你!善待別人,就是善待自己。
【第30句】:見有見,聞有聞,念有念,識有識,睹無著,亦無識。一切舍,為得際,除身想,滅受行,識已盡,為苦竟。《法句經》卷下,泥洹品任何痛苦產生的根源是諸識。滅寂諸識,痛苦就不再產生。《經集》第三品,第十二章《二重觀經》
【第31句】: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劫以前已經成佛了,可是他老人家慈悲心太重,為了教化沒有恒遠心、沒有堅強心、沒有誠懇心的眾生,在雪山苦修六年,,示現成佛。
【第32句】:【禪心佛語】快樂是懂得放棄。放棄也是一種智慧,懂得放棄你也能尋獲另一種釋然的快樂。人生有時就是如此,你不能背負著你所有想要的東西走完人生的全程。所以,如果想要達成目標,就必須有所舍棄。把與內心無關的、紛亂的雜念和欲望舍棄,眼中只有你想要達成的目標,這樣才容易成功。舍得舍得,有舍才有得。
【第33句】:寬性寬懷過幾年,人生人死在眼前,隨高隨下隨緣過,或長或短莫埋怨,自有自無休嘆息,家貧家富因果顯。萬事忍字放在首,一日清閑一日仙。
【第34句】:【禪心佛語】了悟者的頭腦超越一切概念_______是與非、美與丑、輪回與涅盤,惟有當下一念、寧靜與祥和、智慧與慈悲,赤子般的心看世間一切,不是零、就是百分之百,永不在中間。
【第35句】:【經典佛語】“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涼風冬有雪。若無閑事心頭掛,便是人間好時節。”這是宋朝無門慧開的作品,意即“平常心是道”.
【第36句】:【禪心佛語】如果必須表達,那你要考慮好說什么。只說必需的和得當的話。不要去夸耀你的理性,不要是覺得你比別人懂得多。愛,就是將在這一世尋找那個仿佛在前世失散的親人,就是在人世間尋找那個最親的親人。世上并無命定的情緣,都屬偶然,好的情緣的魔力恰恰在于,最偶然的相遇卻喚起了最深刻的命運與共之感。
【第37句】:【禪語感悟】其實,很多時候,我們之所以煩惱,是因為我們自己陷入別人給我們的評論之中,別人的語氣、眼神、手勢,都可能攪擾我們的心,使我們整天沉迷在白云式的愁煩中不得解脫,白白損失了做個自由快樂人的權利。
【第38句】:【禪心佛語】當別人詆毀你、誤解你、羞辱你的時候,你要學會微笑。如果我們愿意借著微笑而寬恕,那么再大的惡,到我們這里就會煙消云散;如果我們選擇報復,即使再小的惡,也會被不斷的傳遞與擴大。
【第39句】:人生難免會遇到坎坷、悲傷、愧疚、迷茫、無奈等等不如意,稍不留神,我們就會被自己親手建造的心獄囚禁。不要指望別人的救贖,心靈的枷鎖是你自己扣上去的,也只有你自己才能夠把它打開。哪怕一無所有,哪怕孤身一人,哪怕處境艱難,也要從容生活、笑對人生。只要你夠堅強,命運又能把你怎么樣呢?
【第40句】:人生再多的幸運、再多的不幸,都是曾經,都是過去,一如窗外的雨,淋過,濕過,走了,遠了。曾經的美好,留于心底,曾經的悲傷,置于腦后,不戀,不恨。學會忘記,懂得放棄,人生總是從告別中走向明天。告訴自己說,一切皆如此,一切也都終將過去。
【第41句】:【佛言禪語】每一個人出生,都不是空白的,而是帶著無數過去的業種子,有善的種子,也有惡的種子。這些種子遇到緣就會結果,于是構成了苦樂交織的人生。
【第42句】:【讓人靜心的禪語】“溫室里的花見不得風雨,不經鍛煉的翅膀飛不上天空。”學會承受挫折,我們才會有蛻變的美麗;接受挫折的考驗,我們才能完成升華的轉變,而沒有挫折的生命也是禁不住一點風吹雨打的,更無須去說狂風暴雨了。
【第43句】:【佛心禪語】有幾個熟悉水性的人乘船渡江,浪打翻了船,他們竭盡全力游向岸邊,水性最好的那個人卻怎么也游不快。岸邊的同伴問他怎么啦?那人說:“我腰上纏著千金,太重了。”同伴著急道:“命都快沒了,扔掉吧。”但這人堅持不扔,結果被淹死了。那種過分貪圖錢財,甚至把錢財置于生命之上的人,必然葬身其中。
【第44句】:人生的意義與價值,不在于生命的長短,而在于自己為世間付出多少。只要克盡做人的本分,在工作中得到快樂喜悅,就是最踏實、最幸福的人生!
【第45句】:【佛系禪語】有位法師去寺廟講解佛經,待客僧捧上一杯茶招待法師。待客僧發現茶杯上有個小小的缺口,歉意地說道:“很抱歉,杯子有個缺口。”法師道:“缺口的地方不去看它,整個杯子就是完好的。每個人都有缺點,若不去計較,則每個人都是完美的人。”真正修行的人,是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。
【第46句】:恒唯法師:生活里不要苛求自己十分完美,不管自己是生活的棟梁,還是歲月的稻草,你的脊梁支撐了你的命運,累了歇一會兒,不算懶惰,天黑看不見不怨自己眼光短,如果遭遇煩惱,裝作看不見,恭喜你,修煉不錯。
【第47句】:換一種思維方式看問題,就能在做事情時找到峰回路轉的契機,同時贏得一片新酌天地。無論是誰,一生中都不可能不遭遇絲毫挫折,當我們遭遇負面力量時,就要努力將負能力變為正能力,這樣才能更接近自己的人生目標。
【第48句】:心外求法,遇事即求佛、求法、求僧,殊不知向外求皆屬于依賴心,學佛必須要自學、自修、自證。我們要時時反問自己,對境是否心還粘著?是否真的識得本來?假如對境為妄想所左右,產生愛憎取舍之心,那就生死不了,就須深自慚愧內疚,痛下苦功,好好地修行。
【第49句】:法以守為貴,諫以諍為貴,怨以諒為貴,貨以真為貴,價以實為貴,兵已精為貴,將以韜為貴,債以償為貴,過以該為貴,亂以理為貴,世以活為貴,險以夷為貴,逆以持為貴,窮以堅為貴,苦以共為貴,憂以排為貴,病以治為貴,勝以勇為貴,財以振為貴,萬以一為貴。
下一篇:返回列表